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戏曲文化融入生活,有效提升广大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度,11月7日晚,情韵中国“瑰宝传承”大赛总决赛暨第二届辽宁省戏曲文化创新创意大赛选拔赛在主校区综合教学楼一号楼361室成功举办。

本项赛事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大连理工大学选拔赛由人文学院情韵中国课程团队、京剧艺术知识与欣赏课程团队主办。京剧艺术知识与欣赏课程负责人、京剧团指导教师何熙文,情韵中国课程负责人、京剧艺术知识与欣赏课程团队教师王玉春,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戴大双,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李丹妮,情韵中国课程团队教师刘丹、赵团员,共同担任大赛评委。

本届大赛自9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全校48个团队(个人)报名,经过初评审核24个团队(个人)入围总决赛。大赛负责人王玉春老师介绍了答辩要求与评审规则。总决赛分为戏曲文化优秀创新案例、戏曲文化学术论文竞赛、戏曲艺术表演、戏曲文化创意设计四个组别。经现场答辩评审,评选出最佳人气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6项。1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4名学生获“校园传承之星”。
精彩回顾
总决赛中,24个团队(个人)以饱满的热情、自信大方的形象,为现场观众献上一场戏曲文化盛宴。比赛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同学们针对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侃侃而谈,新颖的观点,别出心裁的设计,精彩的表演点燃了观众们的激情。同时,活动现场还发起四轮抽奖,现场气氛活跃。

戏曲文化优秀创新案例组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方案。刘家齐的《高校戏曲传承“3+2+2”路径探索 ——以大连理工大学京剧团为例》则详细分析了大连理工大学戏曲文化教学的举措,展现了这所以理工扬名的高校在戏曲文化领域展现出另一面独特的“人文浪漫”。杨翕焱、姜仁凤的《以高校戏曲传播探寻戏曲文化艺术青春化道路——以南开大学和贵州医科大学为例》以南开大学和贵州医科大学为例,探寻戏曲推广的对策,旨在发挥新一代青年人的青春力量,讲述戏曲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求佳喆、张紫嫣的《承皮影戏韵,谱瑰宝新章——高校对辽南皮影传承与创新的路径探析》以大连理工大学对辽南皮影的传承与创新为例,探析大连理工大学推进辽南皮影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总结高校在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经验和建议。通过详实的数据、有力的例证、深刻的分析,同学们展现了高校在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新路径。

戏曲文化学术论文组中,农雅兰、房雍雅的《戏曲传承与创新问题及实践路径探析》强调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我们应该采取辩证的态度,既要尊重和保护传统,又要积极推动创新。李济涛的《京剧术语创新翻译方法探究》则另辟蹊径,探讨京剧术语创新翻译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崔佳航、朱星宇、赵鹿鸣的《融合与创新—戏曲文化在抖音平台传播机遇与挑战》则强调了各大短视频平台兴起的背景下,戏曲从业者抓住新的传播机遇,借助新媒体优势扩大影响力,但在戏曲传播活跃的背后仍然⾯临着亟待突破新的挑战。同学们的在论文中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也体现了他们对戏曲文化传承创新困境的深刻思考。

戏曲艺术表演、戏曲文化创意设计两组中,张硕、王亚妮、李佳桐的《“丹青戏韵,蝶变传承”不织布立体书》,通过巧妙的设计,精致的做工,获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而宋婉蓁的《十面埋伏》琵琶独奏,用精湛的技艺让观众们身临其境;刘力宁、卫国鑫的《武家坡》选段更是通过唱腔让现场观众感到戏曲的魅力。同学们各显身手,展现了我校同学全面发展、心系传统文化传承的面貌。

比赛结束后,评委老师们纷纷给予同学们高度评价。戴大双老师、何熙文老师分别表达了对同学们的赞许,并期待同门能继续心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随后,王玉春老师、赵团员老师、李丹妮老师、刘丹老师也先后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进行总结指导。本次比赛至此圆满结束。
赛后感悟
获得戏曲文化优秀创新案例组一等奖的刘家齐同学表示:“能够参加这次有关戏曲文化的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它深深地打开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之门,让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切的感悟。我将继续努力传承和发扬这一瑰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能在未来的比赛中继续发光发热,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尽一份力量。”
获得戏曲文化学术论文组一等奖的李济涛同学也深有感触。“情韵中国‘瑰宝传承’比赛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通过参加此次比赛,同学们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了解,体验到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并加强对传统工艺、技艺和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获得戏曲文化优秀创新案例组三等奖的张紫嫣同学感叹道:“这次比赛让我真正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次比赛中,我看到了大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有些同学将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地结合,展示出了崭新的艺术形态。这让我明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与时俱进,融合创新的思维。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与时代保持共鸣。”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等方面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是高等学校美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校以课程建设、社团建设为依托,开展戏曲竞赛等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将课程与竞赛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竞赛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连理工大学情韵中国“瑰宝传承”大赛总决赛
暨第二届辽宁省戏曲文化创新创意大赛选拔赛获奖名单
序号 | 获奖 等级 | 项目名称 | 项目成员 | 项目组别 |
1 | 一等奖 | 高校戏曲传承“3+2+2”路径探索——以大连理工大学京剧团为例 | 刘家齐 | 戏曲文化 优秀创新案例 |
2 | 二等奖 | 瑰宝进校园 旧貌焕新颜——以南开大学京剧传承基地为例探索辽宁省内高校京剧教育建设 | 王慕楠、金采奇 |
3 | 二等奖 | 凌水河畔,魅力国粹——高校戏曲文化传播推广的问题与对策 | 赵鹿鸣、杨芳华 |
4 | 三等奖 | 承皮影戏韵,谱瑰宝新章 ——高校对辽南皮影传承与创新的路径探析 | 求佳喆、张紫嫣 |
5 | 三等奖 | 以高校戏曲传播探寻戏曲文化艺术青春化道路——以南开大学和贵州医科大学为例 | 杨翕焱、姜人凤 |
6 | 优秀奖 | 高校戏曲文化艺术社团创新建设——以大连理工大学学生京剧社为例 | 徐传奇、赵文钰 |
7 | 优秀奖 | 传统艺术瑰宝与现代传播媒介的交汇——高校戏曲文化传播推广的问题与对策 | 房雍雅、农雅兰 |
8 | 一等奖 | 京剧术语创新翻译探究 | 李济涛 | 戏曲文化学术论文竞赛 |
9 | 一等奖 | 戏曲传承与创新问题及实践路径探析 | 农雅兰、房雍雅 |
10 | 二等奖 | 融合与创新——戏曲文化在抖音平台传播机遇与挑战 | 崔佳航、朱星宇、赵鹿鸣 |
11 | 二等奖 | 短视频平台上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探究 | 华朵、王泽悦 |
12 | 三等奖 | 基于信息技术的当代戏曲文化创新模式探索 | 邢鑫帅 |
13 | 三等奖 | 从《长生殿》看中国戏曲悲剧美学 | 黄心 |
14 | 优秀奖 | 戏剧与社会的变革 | 石强、胡奕涵、简小凡 |
15 | 优秀奖 | 戏曲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 杨舒棠 |
16 | 一等奖 | “丹青戏韵,蝶变传承”不织布立体书 | 张硕、李佳桐、王亚妮 | 戏曲文化创意设计 |
17 | 二等奖 | 戏曲文化皮影戏书籍装帧设计 | 农雅兰、房雍雅 |
18 | 三等奖 | 戏曲海报设计《春闺梦》 | 房雍雅、农雅兰 |
19 | 三等奖 | 锦袖 | 张溪竹、马昳雯、穆佳欣 |
20 | 优秀奖 | 戏韵绵传:辽宁喇叭戏的华美继承 | 刘雨菲、姜琬莹、曾馨馨 |
21 | 优秀奖 | 皮影之美 | 侯雨彤、杜佳洺 |
22 | 一等奖 | 武家坡 | 刘力宁、卫国鑫 | 戏曲艺术表演 |
23 | 一等奖 | 十面埋伏 | 宋婉蓁 |
24 | 三等奖 | 《繁华唱遍》原创编舞 | 杨瑞晗 |
25 | 最佳人气奖 | 高校戏曲文化艺术社团创新建设——以大连理工大学学生京剧社为例 | 徐传奇、赵文钰 |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