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递 >> 新闻快递 >> 正文

2022秋季高级新闻写作工作坊汇报圆满结束


作者:杨舒宁 来源: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发布时间:2022-12-23 点击:[]



20221130日上午8点,高级新闻写作工作坊人物通讯写作作品展示及课程汇报以线上方式进行,共12个小组的同学对自己人物通讯报道的写作过程及最终成果依次进行展示。除武文颖老师、杜佳老师两位任课老师外,此次会议还邀请了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的周学飞老师一起听取同学汇报,为同学们的人物通讯作品予以点评和指导。

1 线上课程汇报合影

 

高级新闻写作工作坊是面向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三学生的专业主干必修课,也是新闻业务课程群的重要支撑。课程立足当下融合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写时务,通过“采写经典案例评析探究+项目式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双轮驱动,实施“教师指导、自我拓展、实践转化”的学习模式,培养政治坚定、思想敏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社会交往能力、较高文字表达水平以及综合融媒体传播能力,能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事公共传播工作的全媒体复合型新闻传播后备人。

人物是时代的精灵,人物通讯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型。汇报开始后,同学们从人物选题、人物采访、通讯撰写、作品呈现、总结反思五个方面对自己的人物通讯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人物选题方面,同学们首先找寻身边人的故事,采访对象十分多样。如第四组同学采访了婺剧戏服老艺人徐裕国并走进徐老与婺剧的故事,在人物通讯作品中呈现了一个一生只爱一件事的婺剧戏服老艺人形象。第七组同学采访了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的退休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京剧社社长何熙文,同学们进行实地采访并深入何老师的京剧课堂,在通讯作品中向读者讲述了这个热爱京剧、坚守课堂的理工教授的故事。第九组同学采访了塞罕坝第一代务林人张金阁,在作品中概述了塞罕坝的变迁,通过“六十年、三代人、一件事”的故事折射出张金阁及其家庭上延续的塞罕坝精神。

2 小组课程汇报PPT展示

 

在人物采访方面,同学们对采访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深入研究采访对象的“档案”,并在实地采访中挖掘人物故事。如第十组同学采访了枝江市百里洲镇岛上书店的创始人陈木兰,在采访时真正走进陈木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这不仅拉近了与受访对象的距离,也加强了采访者的感受和思考。在通讯撰写方面,同学们挖掘故事细节,放大微观镜头,用具体、丰实的写法将人物写“活”。如第十一组同学对五位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关注采访对象及其所处乡土环境的独特之处,用几位传承人的非遗故事去放大他们身上自带“泥土”的质朴与仁厚特质。

3 小组课程汇报留影

 

在作品呈现方面,除图文呈现外,同学们还运用课程所学,以微信推文、H5新闻、快闪视频、词云图等形式对人物通讯作品进行更多样的呈现。如第十二组同学在其H5作品中插入快闪视频,并通过自学木疙瘩编辑器,在H5作品中设计了多种交互形式。在总结反思方面,同学们回顾了人物通讯作品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并分享了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感悟与收获。有同学分享道:“高级新闻写作课程通过多样的形式锻炼了我的新闻能力,提升了我的新闻表达水平,特别是经过不断摸索,我对H5创作和flash动画等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这是一次难忘的新闻专业历练!”。

4 学生优秀H5作品(扫码可观看)

 

高级新闻写作工作坊课程最终完成12篇完整的人物通讯作品,其中已有《逆袭人生》、《相册里的烽火记忆——退伍老兵苏基荣的军旅人生》、《婺剧戏服老人徐裕国:一生唯爱一件事》、《从高原草甸到林壑幽深》、《“从百里洲到全世界”》、《走在田埂上的非遗传承人》6篇人物通讯作品发表于大连天健网。《婺剧戏服老人徐裕国:一生唯爱一件事》、《不卖书的岛上书店》、《他把青春“种”在荒甸上》、《走在田埂上的非遗传承人》4篇作品已发表于《大连晚报》。其他作品后续将陆续发表于《大连晚报》、《大连日报》、DUT新闻传播学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渠道。

5 《大连晚报》发表作品

 

课程汇报的最后,武文颖和杜佳两位老师对人物通讯作品课程汇报进行总结,两位老师认为此次同学们的作品质量十分令人惊喜,这得益于同学们在前期课程学习中的积淀,也得益于高级新闻写作工作坊这门课程的精心设计,更得益于同学们用心的付出、高度的投入和点滴的积累。两位老师表示在教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收获,也希望同学们能收获到满满,成就更好的自己。至此,2022年秋季高级新闻写作工作坊人物通讯作品课程汇报圆满结束。

 

上一条:新文科与一流专业建设推进研讨会成功举办 下一条:【“成才导航计划”系列讲座】吴宗敏: 时间与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