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递 >> 新闻快递 >> 正文

【“成才导航计划”系列讲座】王广厚院士——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漫谈科学人生


作者: 来源:物理学院 发布时间:2022-12-02 点击:[]



为了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同学们的科研斗志,2022113010点,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在线上举办了“成才导航计划”系列讲座,我们特别邀请到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胡刚复物理奖获得者王广厚院士主讲本次的名师讲堂。本次讲座由教务处副处长吴硕主持。王广厚院士结合了自身的科学研究艰辛探索以及国际学科前沿和课题组的发展历程与科研成果,介绍了原子团簇与原子制造的概念、关键科学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分享了在科研道路上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科研追求和人生感悟。本次的名师讲堂吸引了师生的广泛参与,共计170余人参加。

1669971835389

 

王广厚院士从自己的贫寒求学之路讲起。凭借优异的成绩,王广厚院士一路披荆斩棘,在那个吃饱饭都是奢望的年代里,凭借对知识的热情和对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成功从小镇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最终,在综合考量了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后,王广厚院士决定走上科学研究的艰辛道路。19761987年,王广厚院士用核技术研究固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用正电子淹没谱研究聚合物和高温超导体辐射缺陷,并在共振核反应和沟道效应研究晶体缺陷分离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不仅如此,在阅读大量资料、消化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完成了百万字的两卷本专著《粒子同固体相互作用物理学》,紧接着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炼、总结,把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写出了一本60万字的专著《团簇物理学》。

在八十年代,王广厚院士大胆选择了新兴学科的新研究课题——原子团簇,成功发现了离子簇同位素效应并发表一系列高水平论文。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谁能想到如此前沿的研究成果竟是在无实验室、无经费、无人员,工作室不足十平米的“三无”条件下诞生的。艰苦的条件磨灭不了科研的热情,什么都没有?好,我们自己造。王广厚院士等人自行研制了多种类型的团簇束流装置、自主进行了纳米团簇的制备和组装、采用实验理论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团簇及其组装体系的奇特结构和物性,为设计和制造新的纳米结构与量子器件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基础。1992-1994年,王广厚院士等人将学校分析中心四楼的一个厕所改造成LECBD实验室,自行设计并建造了第一代团簇束流装置——低能团簇束流装置,这也是国际上最早具有类似功能的团簇实验设备之一。

经过30多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王广厚院士带领团队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申请专利10多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9项科技奖。王广厚院士等人发现了团簇的一系列奇特物性和新效应,如同位素效应、表面模量子性、多道共振、纳米喷射、尺寸方程、演变规律等,并制备了多种团簇组装纳米结构、成功研发了团簇实验装置,发展了低能团簇束流淀积技术。这些工作不仅丰富了团簇物理的基础理论,更为团簇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王广厚院士不满足于当前取得的成就,在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前提下,他带领团队继续开拓创新,致力于寻找结构和性质奇异的原子团簇及其组装体、制备原子设计材料和器件、研发新型团簇束流源及团簇组装。

 

 

 

 

 

在讲座最后,王广厚院士嘱咐同学们,要崇尚科学、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矢志不移,要发扬团队精神并不断超越自我。科技创新要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研究,不急功近利、不心态浮躁,静下心来做学问。要认真做事、诚信待人、建立和谐合作的团队;要脚踏实地,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同学们收获颇丰,纷纷表示要牢记王广厚院士的谆谆教诲,在科研的道路上开拓创新,行且致远。

 

上一条:【“成才导航计划”系列讲座】詹志辉、林鸿飞计算机拔尖基地讲座 下一条:我校学子在2022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创意赛道比赛中再创辉煌